今天是
故事:我的照片我的梦 首页 > 图片故事 >
我的照片我的梦
2013-08-30 13:39:34   来源: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   


  • 彭寨小学位于贵州水城县的山窝窝里,学校只有三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个班,多是留守儿童。7月,来支教的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五颜六色的相机,他们或是初次拿起相机,兴奋地比划着,却舍不得按快门,小心翼翼地凑近取景框,寻找心中最美的画面。梦想,第一次伸手可触。周岗峰|摄影
  • 读四年级的马举现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初次遇见,她正背着她的弟弟急匆匆走进教室。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奶奶还要干农活,马举现只有带着弟弟上学。放学,马举现背着弟弟回家,忙着帮奶奶生火做饭,两岁的弟弟马举波最黏姐姐。李珩|摄影
  • 马举现领到小相机后,问她最想拍什么照片,她不假思索的说“给弟弟拍照咯……”马举现在摄影记录本上写着“我的弟弟马举波。”
  • 马灵通,9岁,回族,读三年级。活泼好动的马灵通被认为是彭寨小学最顽皮的孩子,姐姐在水城读高一,在村里学历最高。一到学校,马灵通便迫不及待拿起志愿者们带来的小相机玩耍起来。马灵通说:“我的梦想是当老师。”周岗峰|摄影
  • 马灵通坐在课堂上拍下了这张照片,他在摄影记录本上写着“我的老师正在上课。”
  • 马利朗,8岁,回族,读三年级。马利朗平时沉默寡言,极少笑,父亲在她出世前两个月时因抢劫杀人被判无期徒刑,妈妈生下她随即改嫁,小利朗自此与奶奶相依为命,依靠老人种土豆和低保生活,前段时间房子倒塌,利朗只能寄住在大婶家。关于梦想,她“从未想过”。周岗峰|摄影
  • 安巧富,10岁,彝族,读三年级。安巧富的妈妈在水城打工,爸爸没有工作,就在家里砍柴做饭。安巧富的梦想是“拍好多照片”。周岗峰|摄影
  • 马利朗用手中的相机拍下了来支教的志愿者老师给同学们上摄影课的热闹情景。大家好奇地围拢过来,看老师讲解每一个细节。
  • 高祥富,10岁,彝族,读三年级。梦想当一名体育老师。周岗峰|摄影
  • 安巧富和好朋友一起凑到镜头前,拍下了这张自拍照。
  • 罗福元,8岁,苗族,读三年级。罗福元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在家里,只有两个姐姐来照顾他,梦想是“做一个画家”。周岗峰|摄影
  • 罗福元给志愿者彭老师在教室外面拍下这张照片。
  • 这是高祥富给同学们拍的照片,他在摄影记录本上写着“我的同学今天很高兴。”
  • 罗福满,10岁,苗族,读四年级。皮肤黝黑的罗福满认识山中的各种草药,爷爷常在家里为乡亲们看病,她的梦想也是当一名医生。周岗峰|摄影
  • 罗福满把镜头对向天空和学校的红旗。
  • 罗登吉,13岁,苗族,读四年级。罗登吉家的条件在村里算不错,家里愿意供她读书。她的梦想是当冒险家,因为“那很刺激。”周岗峰|摄影
  • 这是罗登吉拍摄的一张照片,她在摄影记录本上写着“我的同学和美丽的大山。

我的照片我的梦      文字|李珩/新京报拍者网
 
一座学校

 

  穿过云缝的7月阳光,强烈却不燥热,照亮了喀斯特山间的农舍、石缝中的苞谷杆子、怒放的向日葵……

  彭寨小学坐落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的山窝窝里,从乡里进来,还需在车上颠簸上一个小时。山峦中,两层的教学楼正对着一片苞谷地,教室里摆放着破旧的课桌与条凳,没有灯,白天全靠阳光的眷顾,教室的木门上,粉笔字写着年级的名字,只有三到六年级,每个年级一班,30到40人不等,多是留守儿童。

  教学楼旁的一间蓝色板房便是食堂,地上堆放着的土豆和角瓜是我们十几天所有的食材。食堂外简单的水泥操场上,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用破了洞的球拍打羽毛球,绑在单杠上的几段尼龙绳,是他们最爱的“秋千”,直接坐上去屁股勒得痛,孩子们便找来些废旧纸板垫在上面。

  秋千摇荡出清脆的笑声,让这所希望小学成为大山中最热闹的地方。

一台相机

  在摄影课上,孩子们对拍照的兴趣超乎我的想象。当我用一台简易135相机给他们讲解时,他们好奇地围拢过来,仔细记录每一个细节。拿到相机后,他们有的兴奋的比划着,却舍不得按下快门;有的小心翼翼地凑近取景框,四下寻找着感兴趣的画面;还有的孩子涩涩地对我说——“老师,我给你拍张照吧”。

  孩子们很聪明,很快就会使用相机了。校园里,回家路上,都有他们们认真拍照的身影。翻看孩子们的摄影记录本,我发现他们稚嫩的笔迹: “第一张拍的是我的妈妈”、“我给姐姐拍了一张照片”“这是美丽的大山”——他们最爱的,还是他们的家人。

一对姐弟

  四年级的马举现是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初次遇见,她正背着她的弟弟急匆匆走进教室,解开身上的带子,把弟弟放到空座上“旁听”。两岁的弟弟马举波最黏姐姐:课间休息,马举现和同学玩耍,弟弟就在边上紧紧抓着姐姐的裙子,午休时,支教老师把弟弟放在办公室的床上哄睡着,醒来看不到姐姐,震天的哭声响彻学校。

  父母不在身边,年迈的奶奶还要干农活,马举现只有带着弟弟上学。放学,马举现背着弟弟回家,忙着帮奶奶生火做饭,弟弟独自在家门外蹒跚着爬上爬下。邻居时常在屋外喊:“举现,你家举波裤子又耍掉了!”

  马举现领到小相机,我问她最想拍什么照片,她不假思索的说“给弟弟拍照咯……”

  她的笑,灿烂如山里的向日葵。

一段山路

  爬上一个山坡,还横着一个更陡峭的山头。

  今天,我们送孩子们回家。

  孩子们在前面跑跳着,不时回头来给我们打气:“老师,马上就到山顶啦!山顶有草地就能休息啦!”他们熟悉这路上的岩石和路口,这是他们每天上下学往返3个小时的山路。对于我这个二十八岁的大小伙子来说,才走了一半,就气喘吁吁。

  登上山顶,我躺倒在草地上,这个时节,野花已铺满山岗,孩子们欢笑着采来大捧的鲜花:“老师,这是送给你的!”还有一半的路要走,我歇口气,捧着鲜花,继续前行。

  15岁的高美艳回到家,背起大背篓出门哇洋芋,我们便帮她一起挖。“洋芋好吃吗?”“不好吃,如果我每天都吃,肚子会痛,可是,也没有别的。”

  天色将晚,我必须在天黑之前赶回学校,孩子们还要在崎岖的山路上日复一日的行走。但愿在这条求学路上,多些阳光,少点风雨。

  7月中旬,5位新京报拍者网的拍者们与来自学而思、清华大学、贵州大学的志愿者一起组成支教队,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彭寨小学开启“同一课堂”公益项目。启蒙孩子们自主学习基础课,并激发他们对课外素质活动的热情,拍者们将相机送到孩子们手中,鼓励他们大胆拍摄,我们在他们眼中,发现不一般的美丽。


分享到:

关于影人网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2013 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任何形式下载或效仿    技术:易建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