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生存之哈欠 田鸣摄影 首页 > 图片故事 >
打哈欠是人体自然调节功能的反应。但要把不同场合的哈欠表情记录下来,哈欠就具有了社会 意义。各有各的情感、各有各的折射、各有各的有光彩,各有各的理解。
2013-08-21 09:42:55   来源: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   


  • 图1 《上海白领的早班地铁生活》上海,星期一(2010.3 上海)2010年3月22日,中国上海市民乘坐轨道交通2号线前往金融贸易区上班。这个国际金融中心 城市,诞生出中国新型白领阶层,他们在快节奏和高压力状态下忙碌奔波。国展金牌奖作品。
  • 图2《自我定位》(2008.4 南京)2008年4月12日南京某高校学生街头做家教。家教似乎成为大学生勤工俭学的捷径,但真要找 到雇主也不是那么容易。
  • 图3 《妈妈你在哪》(2008.4 南京)被亲生母亲遗弃50年的郭雪珍,2008年4月28日从河南洛阳来到南京寻亲会,试图寻找母亲。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江浙一带约有4万多名婴儿因灾荒无奈被父母送到南京等大城市丢弃, 又被当地福利院送往全国各地供认养。
  • 图4 《疲劳的舞者》(2008.10 南京)2005年10月12日,打完哈欠,这个南京一所舞蹈培训班的小学员便被教练训斥。 当下,小学生课外培训名目繁多, 一切由老师和家长说了算。
  • 图5 《等待婚姻登记的片刻》(20010.10 南京)2010年10月10日一早,南京玄武区婚姻登记处排队的年轻人。为了在“十全十美十分好” 的日子结为夫妻,南京当日有3600多对人扎堆婚姻登记。
  • 图6 《人才“挤挤”》(2009.2 南京)2009年2月14日情人节,南京寻找工作的大学生拥挤在招聘会上。官方估计到年底,会有150万人难以找到工作。继国有企业改革导致下岗再就业危机后,大学生群体成为中国新的就业困难户。
 生存之哈欠  田鸣摄影
 
        打哈欠是人体自然调节功能的反应。但要把不同场合的哈欠表情记录下来,哈欠就具有了社会
意义。各有各的情感、各有各的折射、各有各的有光彩,各有各的理解。图1是国展金牌奖作品。

作者简介:
        田鸣,男,1957年10月生,南京美时美刻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监,南京门户网龙虎网新闻顾问。曾任摄影沙龙报(内刊)副主编、中国摄影报记者、扬子晚特约记者、海南新闻图片报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南京设计院院长办公室企划主管,南京林业大学南方摄影学院摄影系主任、副教授、南广学院艺术传播系教学委员。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鉴定中心摄影师培训师资, 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副主席。2011年策展南京市《民生•民情•民心》纪实摄影展、《百姓•百事》摄影比赛。任南京报业传媒集团、龙虎网“首届摄影拍客节”总策划。在2010年23届国展中获得纪录类金奖《上海白领早班的地铁生活》,纪录类优秀奖《求职市场冷热观》和《蓝与黑》,艺术类铜奖《编结世博阳光谷》。   
 
作者:田鸣  编辑:yingren
 

关于影人网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2013 江苏省企业家摄影协会版权所有    本站内容未经授权不得任何形式下载或效仿    技术:易建联网